![]()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专利摘要: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包含一像素基板,其包括位有一有機發光元件之一像素區域及環繞像素區域之一周邊區域;一像素保護層,其係位於像素區域中;一周邊保護層,其係與像素保護層分離並位於周邊區域中;一密封基板,其係位在相反於像素基板;一吸濕劑,其係位於像素基板與密封基板之間,且於周邊保護層之上並與周邊保護層重疊;以及一密封構件,其係位於像素基板與密封基板之間,且位在吸濕劑之外側。 公开号:TW201301937A 申请号:TW101103292 申请日:2012-02-01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Hoon Kim 申请人:Samsung Display Co Ltd; IPC主号:H01L51-00
专利说明: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本揭露之技術大致上係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包含兩電極與設置在兩電極之間的一有機發光層,且在有機發光層中,自其中一電極所注入之電子(electrons)與自另一電極所注入之電洞(holes)耦合,以形成在發射能量時可發射光之激子(excitons)。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為自發光式,且並不需要各別光源,因此其厚度與重量皆比液晶顯示器小。此外,因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例如低耗電量、高亮度、高反應速度等的高規格特性,故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成為下一世代顯示裝置之焦點。 有機發光層可能因外部因子,例如外部濕氣、氧氣或紫外光(UV light)而變質,因此封裝有機發光層之技術係非常重要。 對於大尺寸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吸濕劑與密封構件被用來降低或避免濕氣滲入。然而,當吸濕劑與密封構件形成在由有機層所形成之保護層上時,外部濕氣可能透過接觸吸濕劑之有機層而達到有機發光層,藉此導致有機發光層變質。因此,吸濕劑與密封構件形成在與保護層分離之周邊區域中以避免上述問題,然而卻造成周邊區域的寬度增加,並因而使表框無法窄化。 上述揭露在背景部分的資訊僅用於加強所敘述的技術背景之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構成此國家中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習知之先前技術之資訊。 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在形成狹窄的周邊區域時可避免濕氣滲入。 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一像素基板,其包括位有一有機發光元件之一像素區域、及環繞像素區域之一周邊區域;一像素保護層,其係位於像素區域中;一周邊保護層,其係與像素保護層分離並位於周邊區域中;一密封基板,其係位在相反於像素基板;一吸濕劑,其係位於像素基板與密封基板之間,且於周邊保護層上並與周邊保護層重疊;以及一密封構件,其係位於像素基板與密封基板之間,且位在吸濕劑之外側。 吸濕劑可部份接觸像素基板。 吸濕劑可環繞像素保護層。 密封構件可環繞吸濕劑。 像素保護層與周邊保護層可藉由約1 μm至20 mm之第一間隔距離而分離。 像素區域可包含配置以發射光之一發射像素、環繞發射像素之一虛擬像素、覆蓋發射像素之周邊之一第一像素保護層、以及覆蓋虛擬像素並與第一像素保護層分離之一第二像素保護層。 第一像素保護層與第二像素保護層係藉由約1 μm至20 mm的第二間隔距離而分離。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中,由有機層所形成之像素保護層與周邊保護層在其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例如一預定間隔距離),而得以阻斷周邊保護層吸收之濕氣移動到像素保護層,藉此降低或避免濕氣滲入。 此外,因為藉由以間隔距離(例如預定間隔距離)將像素保護層與周邊保護層分離而降低或避免濕氣滲入,故吸濕劑與周邊保護層可以重疊方式形成,使得周邊區域可窄化,藉此使外緣降低或減小。 本發明之實施例將於下文中藉由參考其中顯示本發明例示性實施例之附圖而可更完整地敘述。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了解,所述之實施例可在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下做不同形式之修改。 第1圖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等效電路圖。 參閱第1圖,根據本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包含複數條訊號線路(閘極線路121、資料線路171與驅動電壓線路172)、以及複數個像素PX,複數個像素PX係電性耦接於複數個訊號線路並實質上排列為一矩陣型式。 訊號線路包含用於傳輸一閘極訊號(或一掃描訊號)之複數條閘極線路121、用於傳輸資料訊號之複數條資料線路171、以及用於傳輸驅動電壓之複數條驅動電壓線路172。閘極線路121實質上以行方向(row direction)延伸且實質上係相互平行、而資料線路171與驅動電壓線路172實質上以列方向(column direction)延伸並且實質上係相互平行。 每一像素PX包含一切換薄膜電晶體Qs、一驅動薄膜電晶體Qd、一儲存電容Cst、以及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LD。 切換薄膜電晶體Qs包含一控制端、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控制端耦接於閘極線路121,輸入端耦接於資料線路171,且輸出端耦接於驅動薄膜電晶體Qd。切換薄膜電晶體Qs係對應於供應至閘極線路121而至驅動薄膜電晶體Qd之一掃描訊號而傳輸供應至資料線路171之一資料訊號。 驅動薄膜電晶體Qd亦包含一控制端、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控制端耦接於切換薄膜電晶體Qs,輸入端耦接於驅動電壓線路172,且輸出端耦接於有機發光二極體LD。驅動薄膜電晶體Qd流出一輸出電流ILD,該輸出電流ILD之流量大小係依據控制端與輸出端間之電壓而變化。 儲存電容Cst耦接於驅動薄膜電晶體Qd之控制端與輸入端之間。儲存電容Cst提供供應至驅動薄膜電晶體Qd之控制端的資料訊號,且在切換薄膜電晶體Qs關閉後保持資料訊號之電荷。 有機發光二極體LD包含耦接於驅動薄膜電晶體Qd之輸出端的一陽極、以及耦接於一共用電壓Vss之一陰極。有機發光二極體LD藉由發射具有一強度之光顯示一影像,其強度係依據驅動薄膜電晶體Qd之輸出電流ILD而變化。 根據本實施例,切換薄膜電晶體Qs與驅動薄膜電晶體Qd為N型通道場效電晶體(FETs)。然而,切換薄膜電晶體Qs與驅動薄膜電晶體Qd之至少其一可為一P型通道場效電晶體。此外,切換薄膜電晶體Qs與驅動薄膜電晶體Qd、儲存電容Cst與有機發光二極體LD之間的連接關係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下作改變。 第1圖中所示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實施例的結構將參照第2圖至第4圖與第1圖而更詳加描述。 第2圖係根據本例示性實施例之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之上平面圖,第3圖係沿著顯示於第2圖之例示性實施例中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線段III-III所擷取之橫截面圖,而第4圖係顯示於第2圖中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像素區域的橫截面圖。 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根據本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形成有有機發光二極體LD之有機發光元件370形成在其上之一像素區域P、環繞像素區域P且包含驅動電路50形成在其上之周邊區域S的一像素基板100、以及相反於像素基板100而排列且覆蓋像素基板100之一密封基板200。 像素區域P包含發射光之一發射像素P1以及環繞發射像素P1之一虛擬像素P2。當發射像素P1損壞或者不再發射光時,虛擬像素P2可提供以修復發射像素P1。 在像素基板100之像素區域P中,係形成一切換薄膜電晶體Qs、一驅動薄膜電晶體Qd、一像素電極191、一像素保護層350、一有機發光元件370、以及一共用電極270。 像素電極191係與驅動薄膜電晶體Qd耦接,且可由例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之透明導電材料所製成。 由有機層所形成之像素保護層350形成在像素電極191上。像素保護層350具有一開口,該開口係藉由環繞像素電極191之邊緣的周邊而曝露像素電極191。像素保護層350包含覆蓋發射像素P1之一第一像素保護層351、以及覆蓋虛擬像素P2之一第二像素保護層352。 在周邊區域S中,周邊保護層360係形成在有像素保護層350形成之相同層上,周邊保護層360係由與像素保護層350相同之材料所製成,且與像素保護層350分隔。像素保護層350與周邊保護層360可保持約1 μm至20 mm之第一間隔距離D1。 當第一間隔距離小於1 μm時,由周邊保護層360所吸收之濕氣可移至像素保護層350,因此造成有機發光元件370損壞。此外,當第一間隔距離大於20 mm時,則增加周邊區域S之寬度,以致於無法形成狹窄表框。 在像素保護層350上形成有機發光元件370。有機發光元件370可包含一輔助層(圖未示),其係額外地改善發光的有機發光層之發光效率。輔助層可為選自由電子傳輸層(ETL)、電洞傳輸層(HTL)、電子注入層(EIL)或電洞注入層(HIL)所組成之群組中之至少其一。 共同電極270在有機發光元件370上形成。共同電極270可由具有高反射率之金屬所製成。共同電極270實質上係形成在基板之整個表面上,並與像素電極191形成配對,且流入一電流至有機發光元件370。 像素電極191、有機發光元件370、以及共同電極270形成有機發光二極體LD。像素電極191可為一陽極,而共同電極270可為一陰極。在另一實施例中,像素電極191可為一陰極,而共同電極270可為一陽極。 吸濕劑380形成在於像素基板100與密封基板200之間的周邊區域S中,以吸收濕氣。此吸濕劑380在重疊周邊保護層360時形成在周邊保護層360 之上。一對吸濕劑380係接觸像素基板100並環繞像素保護層350。 密封構件390形成於像素基板100與密封基板200之間的周邊區域S中,以密封像素基板100與密封基板200。密封構件390在環繞吸濕劑380時形成在吸濕劑380之外側。 第2圖與第3圖係顯示密封構件390之寬度A、吸濕劑380接觸像素基板100之寬度B、周邊保護層360之寬度C、第一間隔距離D1、第二像素保護層352之寬度E、以及第一像素保護層351之寬度F。 如上所述,由一有機層所形成的像素保護層350與周邊保護層360,在其兩者之間具有第一間隔距離D1,因此阻斷周邊保護層360從外部吸收的濕氣(例如,外部濕氣)朝向像素保護層350移動,藉此減少或防止濕氣滲入。 在本例中,當周邊保護層360以一重疊方式形成在用於吸收濕氣之吸濕劑380下時,周邊保護層360吸收的濕氣較不易移動至像素保護層350。因此,由於吸濕劑380與周邊保護層360可互相重疊,故周邊區域S則可變窄以使外緣可縮至最小。 此外,因為可藉由分隔像素保護層350與周邊保護層360而減少或避免濕氣滲入,故不需要優化吸濕劑380之性能。 雖然在本發明之上述例示性實施例中僅分隔像素保護層350與周邊保護層360,但在像素區域P中覆蓋發射像素P1之第一像素保護層351及在像素區域P中覆蓋虛擬像素P2之第二像素保護層352也可被隔開。 第5圖係根據本發明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上平面圖,而第6圖係沿著顯示於第5圖中之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線段VI-VI所擷取之上平面橫截面圖。 顯示於第5圖與第6圖之例示性實施例實質上與顯示於第2圖與第3圖之例示性實施例相同,除了第一像素保護層351與第二像素保護層352相互分隔外,其餘重複之敘述因而將予以省略。 如第5圖與第6圖中所示,像素區域P包含發射光之一發射像素P1以及環繞發射像素P1之一虛擬像素P2。 由有機層所形成之像素保護層350形成於像素區域P上。像素保護層350具有一開口,該開口藉由環繞像素電極191之邊緣的周邊而曝露像素電極191。像素保護層350包含覆蓋發射像素P1之周邊的一第一像素保護層351、以及覆蓋虛擬像素P2之第二像素保護層352。第一像素保護層351與第二像素保護層352相互分隔。 第一像素保護層351與第二像素保護層352可保持約1 μm至20 mm之一第二間隔距離D2。 當第二間隔距離D2小於1 μm時,周邊保護層360吸收之濕氣可能移至第二像素保護層352,藉此造成有機發光元件370之損壞。此外,當第二間隔距離D2大於20 mm時,則增加於發射像素P1與虛擬像素P2之間的距離,使得孔徑比(aperture ratio)可能縮小。 如上所述,由有機層所形成之第一像素保護層351與第二像素保護層352,在其兩者之間有第二間隔距離D2,因此阻斷周邊保護層360從外部吸收之濕氣朝向第二像素保護層352移動,藉此減少或防止濕氣滲入。 雖然本揭露已揭示於目前所考慮到的具體例示性實施例,但其需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受到所揭露之實施例限制,相反地,其係旨在涵蓋包含於後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精神與範疇及其等效物的各種修改或等效排列。 100...像素基板 200...密封基板 350...像素保護層 351...第一像素保護層 352...第二像素保護層 360...周邊保護層 370...有機發光元件 380...吸濕劑 390...密封構件 121...閘極線路 171...資料線路 172...驅動電壓線路 270...共用電極 Qs...切換薄膜電晶體 PX...像素 Qd...驅動薄膜電晶體 Cst...儲存電容 LD...有機發光二極體 ILD...輸出電流 Vss...共用電壓 P...像素區域 S...周邊區域 50...驅動電路 P1...發射像素 P2...虛擬像素 191...像素電極 D1...第一間隔距離 D2...第二間隔距離 A、B、C、E、F...寬度 第1圖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等效電路圖。第2圖係根據第1圖之例示性實施例之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上平面圖。第3圖係沿著顯示於第2圖之例示性實施例中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線段III-III所擷取之橫截面圖。第4圖係顯示於第2圖之例示性實施例中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像素區域的放大橫截面圖。第5圖係根據本發明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上平面圖。第6圖係沿著顯示於第5圖之實施例中之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線段VI-VI所擷取之橫截面圖。 100...像素基板 200...密封基板 350...像素保護層 351...第一像素保護層 352...第二像素保護層 360...周邊保護層 370...有機發光元件 380...吸濕劑 390...密封構件 270...共用電極 50...驅動電路 191...像素電極 D1...第一間隔距離 A、B、C、E、F...寬度
权利要求:
Claims (7) [1]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包含:一像素基板,其包含:一像素區域,一有機發光元件位於該像素區域上;及一周邊區域,其係環繞該像素區域;一像素保護層,其係位於該像素區域中;一周邊保護層,其係與該像素保護層分離並位於該周邊區域中;一密封基板,其係位在相反於該像素基板;一吸濕劑,其係位於該像素基板與該密封基板之間,且於該周邊保護層上並與該周邊保護層重疊;以及一密封構件,其係位於該像素基板與該密封基板之間,且位在該吸濕劑之一外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吸濕劑部分地接觸該像素基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吸濕劑環繞該像素保護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密封構件環繞該吸濕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像素保護層與該周邊保護層藉由約1 μm至20 mm之一第一間隔距離而分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像素區域包含:一發射像素,其係配置以發射光;一虛擬像素,其係環繞該發射像素;一第一像素保護層,其係覆蓋該發射像素之周邊;以及一第二像素保護層,其係覆蓋該虛擬像素並與該第一像素保護層分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保護層與該第二像素保護層係藉由約1 μm至20 mm的一第二間隔距離而分離。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621372B|2018-04-11|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9000428B2|2015-04-07|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1842585B1|2018-03-28|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90200B1|2020-03-18|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92924B1|2020-03-25|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640336B2|2020-02-05|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932989B1|2009-12-21|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143782B2|2012-03-27|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KR100846711B1|2008-07-16|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50024575A|2015-03-09|고 개구율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50014658A1|2015-01-15|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234228B1|2013-02-18|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806133B2|2017-10-31|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1979369B1|2019-05-17|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30041575A|2013-04-25|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780154B2|2017-10-03|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in connection between driving TFT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JP2006004910A|2006-01-05|電界発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58261B1|2013-04-25|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2037374B1|2019-10-29|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0759437B1|2007-09-20|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201508914A|2015-03-01|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102078296B1|2020-02-18|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20006810A|2012-01-19|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37487B1|2019-10-28|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KR102110471B1|2020-05-14|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KR20120140489A|2012-12-31| CN102842594A|2012-12-26| KR101808300B1|2017-12-13| US20120326603A1|2012-12-27| US8492975B2|2013-07-23| CN102842594B|2017-05-03| TWI621372B|2018-04-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723902B|2020-06-16|2021-04-01|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顯示裝置|CN1229655C|2001-06-01|2005-11-30|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滤色膜层及电光学装置| TW515062B|2001-12-28|2002-12-21|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Package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glue layers| KR100930915B1|2002-12-16|2009-12-10|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659757B1|2004-08-25|2006-12-19|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060065393A|2004-12-10|2006-06-14|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695169B1|2006-01-11|2007-03-14|삼성전자주식회사|평판표시장치| US20070172971A1|2006-01-20|2007-07-26|Eastman Kodak Company|Desiccant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OLED devices| JP4448148B2|2006-03-29|2010-04-07|キヤノン株式会社|有機発光装置|KR20140020628A|2012-08-10|2014-02-19|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JP6201411B2|2013-05-14|2017-09-27|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1581368B1|2013-05-22|2015-12-31|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리페어 방법| US9911799B2|2013-05-22|2018-03-06|Samsung Display Co., Lt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the same| KR102117849B1|2013-08-12|2020-06-03|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218573B1|2013-09-30|2021-02-23|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8428804A|2018-04-19|2018-08-21|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Oled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10854288A|2019-10-28|2020-02-28|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面板的封装方法、封装结构及具有封装结构的显示设备|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KR1020110060250A|KR101808300B1|2011-06-21|2011-06-21|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10-2011-0060250||2011-06-21||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